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4集课程复讲 |
夏慧容学长 |
|
1.“执虚器、如执盈”的含义是什么? “执虚器、如执盈”的含义是警醒自己做任何事要多谨慎,从小细微之处去提醒自己做任何事要小心。例如很多的高科技产品拿起来都很轻,但是每个东西可能都要上千上万都有。如果我们动作不小心,就会很容易把东西损坏或摔破,造成不必要的损失,给工作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烦恼。所以比喻端着空盘子也要象端着满乘东西的盘子一样要相当注意,从而从这些小细微之处去提醒自己。 2.“入虚室、如有人”的用意是什么? “入虚室,如有人”意思是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,也要当作旁边有人的态度。也就是《中庸》提的“慎独”。一个人处世做人的态度,绝对不会因为没有人看到而有所疏忽、有所怠慢。中国《常礼举要》有一句话叫“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”。意思是说:走过种瓜的田地,不要绑鞋带,因为远远一看,你刚好在他的瓜田蹲下来,远远看好在像偷瓜;假如是在种李子的树下,不要在那里戴帽子,因为好像要摘李子一样,这也要避嫌。《弟子规》也有语:“将入门,问孰存;将上堂,声必扬”。到人家的家里面去,可不要进去到处参观,看没有人在,一定要先喊一声有人在吗?这个进退的分寸我们也要谨慎。 3.“事勿忙、忙多错”哪些事例可说明匆忙容易出错?该如何改进? 事勿忙,忙多错,勿畏难,勿轻略:“忙”就会乱,对治乱的方法就要缓。因为缓可以免悔,退可以免祸。也就是和谨的教诲一样。“动物归原、物有定位”。 比如一:我们洗澡用的莲蓬头,用过后要把它调成水龙头的位置,不然下次别人用的时候,就可能发生意外或衣服被淋湿的情况,给别人造成麻烦。 改进方法:们外出时要检查一下家里的水、电、煤气是否关好,以免造成无畏的浪费。 比如二:蔡老师有一次家中停电,为了测试电就按了热水器的按钮而忘了按回来,后来出去演讲了三个小时,回来后发现已经来电了,水龙头就一直在流水,内心很难受,因为自己一不小心的疏忽,浪费了不知多少水资源。 改进方法:可以用记事本做记录,别人交待做哪些事,就记在记录本上,做了,就打勾,还没做到的,就可以随时起到提醒的作用。 比如三:卢叔叔的女儿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有一次作业薄落在家里了,就打电话给爸爸让他给送到学校来,卢叔叔说跟她说,你自己犯错,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该处罚就处罚,就把电话给挂了。 改进方法:准备一个记录本,把明天要上的课通通记录下来,哪些课本放到书包里了,就打勾。全部放好了,保证你睡个好觉。所以孩子犯错往往也是教育她的好时机。我们切不可意气用事,丧失了教育的时点。对待事勿忙家长也要做好榜样。 比如四:蔡老师提到他十多岁的时候坐父亲的车,父亲总是说“干嘛要赶呢?也不差那五分钟。”而且开车从不按喇叭。当蔡老师长大了也开车了,每当想开快的时候,就会想起了父亲的话。勿畏难,勿轻略:就是面对困难不要害怕。《中庸》有提到,人家一次就会了,我们百次也要把它学会,人家十次学会了,我们千次也要学会。 4. 学会抓住孩子犯错的机会教育。 教育孩子要恩威并济,该有威严、该有原则的时候,动都不能动。同时,要懂得当孩子犯错时,往往也是教育他最好的时机点。假如只是发脾气,这个机会就丧失掉了。 5.“勿畏难、勿轻略”的精神是什么?要做好一件事情的关键是什么? “勿畏难、勿轻略”的精神是: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 。自认资质较钝,但是万万不可认为自己是无法成才的,“天生我才必有用”,别人一次能办成,自己也要有信心,再接再厉必有突破的一天。但是要做好每一件事,关键是心:要以恭敬心去完成,办事就能出品质。不管事后有没有人监督,都要求自己做好,以培养表里一致,正大光明的心志。 事件一:蔡老师要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时,他的父亲就和他讲,教育不好做,让他考虑清楚。蔡老师就给父亲分析说,中国历史上贡献很大的人,象孔夫子,他没有钱也没有权。但是他成为了一位圣人。受人尊重。还有他的老师释净空教授,也是没有钱和权势,但也把中国文化弘扬到全世界去。所以一件事情的成败,不在于外在的东西,而在于自己是否有一颗真诚的心。他父亲又和他讲,教育要百年大计,蔡老师就说,我们不抱持这一生能让传统文化开花结果,只要在我们这一代不被断掉就好了。后来蔡老师就去澳洲学习,当时就有两个愿望,一个是能遇到传统文化方面的好老师,一个是旁边能有个好的长者时刻提醒自己。结果到了澳洲就遇到了正在讲《德育故事》的杨淑芬老师,旁边坐的就是后来给他很多帮助的卢叔叔。是蔡老师这颗真诚心感来的境界。所谓心是能感,境界是所感。 事例二:杨老师带蔡老师去海口教学,一个星期后到山东曲阜拜孔老夫子。当杨老师看到孔庙都被破坏了,赞颂孔夫子的墓碑也被破坏了时,就想到中国文化已经败丧得很严重了,就说:“我们不得不做了。”就决定去北京建一个全球的公益网站,大方广公益网。并让蔡老师一个人回海口。而且告诉他眼下就一个目标,先讲三百场。蔡老师本打算跟在杨老师后面好好学习的,结果要一个人面对了,而且还举目无亲。蔡老师没有畏惧困难,从第一场面对三百个老师,到后来只要有机会就去演讲。一点一点被训练出来了。一个主题从最初讲8个小时到后来讲40个小时。所以人确实有很大的潜力。只要不断的训练自己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,蔡老师也深刻体会到,只要你有一颗善念,自自然然就会有很多的助力接踵而至。
感恩老师,感恩所有为之付出的人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